文章分类 爱情故事搞笑文章网恋故事生活感悟散文诗歌爱情感悟伤感文章婚姻生活情感交流心情日记写人记事亲情友情
当前位置:永恒网 > 文章阅读 > 亲情友情 > 正文

镇家之物

  回新会探望母亲。
  
  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咳嗽得厉害。
  
  好些了吗?我问。厨房里,母亲正张罗着做饭。
  
  舒服多了——母亲答道。
  
  没有看医生吗?
  
  没有。我拿这个熬水喝了——她示意我看那大瓶口的正方形玻璃瓶装着的密密匝匝的陈皮。
  
  其实,不用看,我就知道,它在那里,一直都在那里。在大瓶口的玻璃瓶里,还在其它的坛坛罐罐里。我不知道,它们走过多长的岁月了。在我年幼的时候,在家里仍然是拾柴枝在炉灶里燃火煮饭的年代,它们就高悬在我家灶头的上方,用麻绳串着,被袅袅的烟火熏着。
  
  母亲说,那是“镇家之物”,是经由我外婆的手晾晒,尔后一直保存至今的。它仿佛是我们厨房的一道风景,伴随我们辗转搬了好几次家。在最后一次搬家时,父母把一些旧家私、杂物等都丢弃了,唯有这些陈皮,跟随父母在新居安置下来。在一个现代、整洁、简约的厨房里,它暗褐的颜色和凹凸干瘪的样子多少显得有些“土”。
  
  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喜欢。
  
  母亲常常念叨着这样一句话:“新会陈皮,是我们新会人的宝贝。”
  
  说起来,新会陈皮其实就是晒干后经久贮藏的新会柑的果皮。柑,粤人谁不知道呢?这寻常之物,各地广有种植。然而,想必是上天对这片土地特别眷顾吧,以致新会柑的果皮有了自己独特的品质。
  
  李时珍当年遍尝百草,治百病,于《本草纲目》中对此不吝赞誉之词:“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新会)来者为胜。”难怪,新会陈皮早在明清以前已蜚声遐迩,相传清代被列为“贡品”,行销国内外。民间所谓“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说,说的就是新会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祛痰、止咳等功效。
  
  小时候的我,永远没法明白,为什么大人会把柑皮看得远比柑肉更重要。
  
  我曾经在吃过柑肉之后随手就把柑皮扔了,父亲发现后赶紧心痛地把它捡起来。因为我的笨拙,总是把柑皮剥得歪歪斜斜,一瓣大一瓣小的,我也因此没被父亲少骂过。后来,他们宁愿剥好柑,让我吃柑肉,也不敢让我染指剥柑皮了。谁能想到,柑果剥皮时,也有这么多的讲究——自上而下分开相应的三瓣。皮内表面向外,每瓣近乎椭圆形。唉,这样的“艺术”于年少时的我多少是有些难度呢!
  
  记忆之中,每至秋末冬初,倾金泻玉的澄明的秋阳下,我家门前就铺满了金黄色的柑皮。那树丛间筛落的光影,和着地面铺陈的片片金黄,竟摇曳出一片令人惊异的奢华。
  
  我常常呆坐在自家门槛上,看着它们曾经鲜嫩饱满的肌体在秋阳日复一日的烘托下慢慢地脱干水份,一点一点地干瘪、卷曲。老成满脸的皱纹,老成暗褐色的皮肤,老至面目全非……柑皮在脱离果实之后呈现的衰败的面容竟让我心里莫名的难受起来。我倏然想起一个词——脱胎换骨。难道,它竟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走向新的生命历程?唯因为脱胎换骨,它们被赋予了独特的药效。
  
  柑皮在阳光下经过十天左右的铺晒,完成了向“陈皮“的过渡。我的母亲会拿来各种坛坛罐罐将它们一一收纳,陈放起来。其中,有些放上一年就食用了,有些放上三五年,有些却自始自终存放着,在静默中伴随着我们,一同穿越岁月的烟云……
  
  这样的镜头其实并不仅仅是我家的镜头,也是外婆家的镜头,邻居家的镜头。
  
  母亲说,陈皮如酒,时间愈长,功效愈“猛”。珍藏于家中的这些陈皮,其中有一些还是我的曾祖母留下的,因其存放时间之长,更显珍贵。对于这样的“镇家之物”,母亲往往是轻易舍不得食用的。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其药效所至,还因为其中浸润了祖辈好几代人的手泽与心情,暗含了岁月的光影印痕吧?
  
  我没有见过我的曾祖母,然而,我是见过外婆的。外婆与母亲,还有父亲,性情及饮食喜好殊不一致,但在对陈皮的尊崇态度上,却和所有当地人一样,表现了殊途同归的喜好。这是陈皮独有的功效所致还是民俗约定俗成的力量呢?
  
  陈皮见证了外婆的西去,见证了父母亲日复一日地老去,见证了我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掌握着一家三口饮食营养之道的“半老厨娘”。在漫长的“厨娘”岁月里,我终是没能学到像父母那样的一手好厨艺,却秉承了他们对陈皮的尊崇态度,把陈皮列入如同油、盐、酱、醋等必备的饮食佐料。
  
  常常,做饭的前奏是这样的:先把一块陈皮放在清水中慢慢泡软,刮掉里面的白瓤,用刀切碎,盛在一小碟里,陈皮便粉墨登场了——陈皮味醇香,略带辛辣,仿佛,随便什么地方,它都可以派上用场。用之以蒸鱼,可去腥;用之于煲汤,可驱寒;用之于煲茶,可化痰止咳(十年以上的陈皮用于治顽咳更显功效);用之以煲粥,更是香气四溢……我常常惊异于那早已蒙尘于岁月的暗哑的果皮,竟可以让一窝白粥暗香浮动。难怪我一好友打拼生意场上,平日忙于酒局应酬,每每回家,却总喜欢让妻子为他熬上一窝陈皮粥,以养其脾胃。多年坚持下来,其效显著。
  
  陈皮,如此朴拙,又如此家常;它看似卑微,却无所不在。按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人的饮食该是丰肴不断,滞腻肠肥了,可陈皮,在经历了那么多沧桑岁月,风云变幻之后,却依然稳稳当当地居于我们厨房的一角,其唇齿相依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新会陈皮也早已步入了市场化,有了相应的专卖店,各式年代的陈皮被标上不同的价码。奇怪的是,我虽然明知道其功效是一样的,却至今不愿意去商店里购买陈皮,似乎没有经过亲人或自己晾晒的陈皮,总是缺少些什么----陈皮于我,不仅有其实用性,更是浸润了家传记忆的。如今,在一个万物快速更新、快速淘汰的年代,除了陈皮,还是什么是经过几代人而不肯丢弃的?还有什么是祖辈抚摸过,而我们至今仍然可以保存的呢?
  
  每次去广州探望我那年愈八旬的表姑婆,带去的礼物不是其它,而是自家晾晒的新会陈皮。回想起来,每每当我把带去的陈皮送到她手上,她的脸上就会舒展开一朵好看的菊花。这些陈皮,表姑婆除了自留一点之外,大部分都是转寄给远在加拿大的哥哥。表姑婆的哥哥自离开新会远涉重洋之后,几十年间,都不时托她备一些陈皮,以便回国探亲时带回远方。我想,表姑婆的哥哥记忆里一定承载着陈皮丰盈的记忆吧?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南岭之后,其味更为芳香;又说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彼岸,顿时芳香四溢。这个说法常常让我陷入无边的遐想,与其说这是一个真实的细节,倒不如把它理解为一份思乡情结。
  
  这些带着亲人手泽的陈皮,弥漫着故乡、阳光与大地的味道,抚慰了羁旅中的柔痛归思。我想,他朝有日,倘若我远离家园,随身携带的,想必也一定是这故乡的陈皮,以玉成我饮食之道的调遣吧?把一小块陈皮用水浸泡开来,心,便会和着陈皮慢慢变得柔软,故乡的影子就会从绵邈光阴中逶迤而来……
  
  “开饭啰!”
  
  随着母亲一声欢快的呼唤,我看到一碟碟冒着热气的美食端上桌来。把陶瓷瓦煲盖揭开——陈皮绿豆白鸽汤,我又闻到那熟悉的袅袅香气。陈皮香,陈皮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 网站地图

永恒网 YongHengWang 版权所有 内容转载请注明 部份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