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分类 搞笑段子人生格言心情说说爱情说说伤感说说搞笑说说早安心语祝福语句生日祝福晚安句子土味情话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永恒网 > 说说短句 > 心理健康 > 正文

依恋心理—妈妈要重视的亲职教育

  依恋心理——妈妈要重视亲职教育文/崔华芳心理学家哈洛(Hallow)等人为了研究婴儿对母亲的情感依恋,设计了“布妈妈”这样一个实验。虽然,心理学家在小猴子身上进行实验,研究幼猴对母猴的依恋,但是,对于人类同样有着深远的启示。

  哈洛制作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种是用铁丝编成的铁丝妈妈;另一种是先做一个母猴的模型,然后套上松软的海绵状橡皮和长毛绒布做成布妈妈。

  实验的时候,把两个假妈妈和刚刚出生的小猴子一起放进一个笼子里,然后观察小猴子究竟喜欢铁丝妈妈还是布妈妈。

  不一会儿,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如果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布妈妈身上有,小猴子很快就和布妈妈难舍难分;即使奶瓶放在铁丝妈妈身上,小猴子也不愿意在铁丝妈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有感觉饿了才跑去吃奶,其余的时间都依偎在布妈妈的怀里。

  哈洛等人对此进行了解释:小猴子对母猴的依恋并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子以柔和的感觉。

  研究发现,布妈妈给予小猴子的其实还不止这些。如果在小猴子离开布妈妈出去玩耍时,突然给它看一个模样古怪的庞然大物,小猴子就会惊恐万状地撒腿奔向布妈妈,然后紧紧地依偎着它,直至逐渐定下神来。可是,如果把布妈妈换成铁丝妈妈,小猴子就不会跑去寻求安慰。可见,布妈妈还能给小猴子以安全感。

  后来,心理学家给布妈妈增添了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布妈妈的“体温”就升高了。这时,小猴子就去找温暖的布妈妈,而不愿找冷冰冰的布妈妈。如果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吸引力就更大了。简而言之,布妈妈拥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它。

  但是,布妈妈的母性特征再丰富,也不能同真的母猴相比。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子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爱和安全感。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这种精神上的需求就是依恋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依恋开始于产前,并在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年中增长。虽然这种依恋在孩子整个生命过程中会持续发展,但是,早期的依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十分重要,它会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

  对妈妈的依恋在促使婴儿信任感发育的同时,上万亿个神经接点在大脑的语言、智力、感官和运动区域形成。婴儿在其生命中的第一年所经历的抚摸、拥抱、信任和鼓励将成为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部分。

  一般来说,孩子与妈妈的依恋主要有三种:安全型依恋、淡漠型依恋和缠人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友好地在一起玩耍,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淡漠型依恋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比如,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别的小朋友等。缠人反抗型依恋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内隐行为问题,比如情绪抑郁、胆小、退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

  安全的依恋感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做才是重视孩子的依恋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安全地度过依恋期呢?

  建议一: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依恋人”

  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现在的许多父母生完孩子后,就把带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或保姆,这样做等于把自己的责任给推出去了。虽然,这种教养方式短时间内看不到对孩子的伤害,但是,孩子也不会白白地做出让步,这种“只生不养”的教养方式必将影响孩子日后成长质量的一个隐患,同时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有一对父母,年轻而且家境又好,他们不想把时间都耗在家里,就想着到国外去看看,认为孩子大了就没有时间出去了。于是,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亲戚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教育孩子。等孩子三岁时,这对夫妇回来时,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无比惊讶,自己的亲生孩子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而且拒绝和他们一起生活,孩子经常对父母的问话不理不睬,更不服从父母的管教。这对父母这下尝到了苦果,以至于后悔不已。

  我建议,每一位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依恋人,不要轻易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别人照看,要尽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如果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自己去克服,而不是让一个小小的孩子去承担。

  “依恋人”是指孩子在饥饿和困乏时最想见到的人。依恋人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只有建立起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在心理上形成与依恋人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份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依恋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孩子 12岁之前,这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孩子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依恋感 越重。

  如果依恋人在孩子10岁左右离开孩子或者去世,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依恋就会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同前面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后妈总是不如亲妈亲近的原因。

  如果孩子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心理依恋关系,那么,孩子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种孩子的智力发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他的社会性发展,比如,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方面的性格更容易出现冷漠、拒绝他人、残酷无情、神经质等消极的、异常的现象。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些遭遇抛弃的孤儿,往往容易出现自卑、冷漠、无情等负面的性格特征。

  犯罪心理学研究发现: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在幼年时就没有过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

  因此,我想告诉父母们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和心理控制力的大小,不在于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于父母智慧有多少,更不在于父母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于父母为孩子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于父母在孩子依恋时期(0至12岁)的陪伴有多少!

  尽管由于生存的压力,许多母亲不得不外出工作,无法全职去养育孩子,但是,教育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养,而在于教。教是渗透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的,尽管你需要工作,你还是有时间,有能力来教孩子的。你可以把养孩子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做,但是,一定要负起教孩子的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 网站地图

永恒网 YongHengWang 版权所有 内容转载请注明 部份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